一种对眼睛好的食物,多数人没吃够量!
04/10/2025 11:03:29
上了年纪,身体各项机能开始退化,就连眼睛也不例外。越来越多的中老年朋友开始抱怨眼睛不好使了。
眼睛退化不仅和年龄相关,还与电子产品的侵害有关。
在这个互联网时代,不少退休的叔叔阿姨,⼀闲下来就用⼿机刷视频或者看电视。
视力逐年下降,手机上的字号也在不断加大,许多人都感到阅读看报越来越费劲。
“人老眼先老”,在长期的伤害下,年轻的时候恢复能力强,眼睛的不适通过休息就能变好。
可中年以后,光损伤经年累月地累积,看书看报、电视字幕变得越来越费劲,就算带上老花镜也依旧看不清楚。
眼睛出现干涩、酸胀、疲劳的频率变高,有时眼前还出现“黑影”。
强光不敢看、难适应,弱光下又看不清楚,视力下降一年比一年严重,眼前有时像漂浮着黑影……
专家提醒,这些看似平常的症状,可能是我们眼睛里的“小心脏”黄斑受损的表现!
一、眼睛的“小心脏”受损,促生致盲眼病
很多人都知道,视网膜是人体产生视觉的重要器官,光线只有到达功能正常的视网膜,才能形成视觉图像。
视网膜后极部存在一个色素性区域,这个区域含有高浓度的叶黄素,呈现出黄色,故称之为“黄斑”,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眼睛里的“小心脏”。
黄斑是视网膜上锥细胞最密集的地方,能产生敏锐视觉,如果黄斑区受损将失去中心视觉和细微视觉的功能。
受损日久,黄斑病变发生以后,视力会严重下降,中心视野出现缺损,最后造成不可逆的损伤,直至失明!
凶险的是,老年黄斑变性随年龄增长发病率会越来越高,并且2年内致盲的风险高达80%!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因黄斑病变而导致的失明,比白内障、青光眼的总和还要多!
除了年龄增长引起的黄斑自然退化,老年人群的高发病,糖尿病和高血压也是眼病的“催化剂”。
由糖尿病引起的双眼失明在我国的发生率排前三,糖尿病时间越长,眼病风险就越高。当出现眼球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变形、视野缺损等症状,应警惕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高血压控制是否稳定与心、脑、眼的血管病变密切相关,血压控制不稳定的患者,如果收缩压达到200毫米汞柱,可能会突发眼疾。
总结来说,老年、长时间用眼、吸烟、高度近视,以及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都是黄斑病变的高危因素。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出点问题,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保护眼睛,就是呵护我们的晚年幸福!
因此,即便眼睛还没有出现不适症状也要好好护眼,每天给黄斑补充所需的营养,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的人更要加强护眼!
二、它被誉为“眼黄金”
第一步,避免伤害,先停止做那些给眼睛带来伤害的行为。长时间的用眼不休息,尤其是近距离盯着电子屏幕,简直是“眼杀手”一样的存在。
每隔一小时放松一下双眼,短暂地眺望远方。空闲时间可以进行羽毛球和乒乓球运动,这时候眼睛不停地跟着球体运转调节,可以缓解眼睛疲劳。
第二步,我们要补充眼睛所必需的养料,用科学的方法,经常去滋养它,并确保能有好的吸收。
幸运的是,人的眼睛里有一种物质,是蓝光的“天然过滤器”,它就是叶黄素,俗称“眼黄金”。
叶黄素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是黄斑视细胞的主要成分,黄斑叶黄素可在视网膜内部形成一种有效的有害光过滤器,将有害光的危害减小,对维持人体正常视觉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
而到了中年以后,视网膜组织退化,再加上多年自然光和电子屏幕蓝光造成的光损害累积,叶黄素流失了大半。
黄斑色素密度不断降低,无法抵御有害光,眼睛变得疲惫不堪,看东西越来越模糊,甚至是眼前有黑影、视野里缺了一块。
很多朋友误以为是得了“老花眼”,其实很有可能是致盲性眼病的前兆!
皮肤受伤了可以再生,而黄斑没有再生功能,等到病变发生、进展,轻易就会造成永久的、不可逆的损伤!
即便没有长时间玩电子设备,年龄大了以后,眼睛也会因为获取的营养不足,无法支撑它正常工作。因此,随着年龄增长,饮食上要注意额外增加叶黄素的摄入,提高黄斑密度。
叶黄素对视力有三重保护作用,在黄斑病变的发生和进展中起关键保护作用!
1、过滤、吸收蓝光
在可见光380-780mm波长范围内,黄色光与蓝光是相互吸收和影响的,因此富集在黄斑区的叶黄素,有助于过滤吸收掉对眼睛有破坏性的蓝光。
黄斑区叶黄素浓度越高,进入感光细胞的蓝光越弱,对视力的保护作用越好。
2、抗氧化,清除自由基
视网膜细胞中40%-50%的成分是不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容易被紫外线、蓝光产生的自由基氧化,氧化的直接结果就是眼部结构和功能的衰退。
叶黄素作为一种强抗氧化剂,它可以及时清除自由基,保护不能再生的视锥细胞免受自由基损害,从而保护视力。
3、促进视紫质再生成
视紫质是产生视觉的最基本物质,叶黄素可以促进视网膜细胞中的视紫质再生成,缓解视疲劳,加强对黑暗弱光的敏感度[2]。
在医学检测中发现,黄斑区叶黄素的浓度和黄斑变性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也就是说,叶黄素浓度越高,保护作用越强,黄斑变性的可能越小!叶黄素浓度越低,黄斑变性的程度越高!
不同于皮肤等组织,黄斑区没有再生功能,一旦病变,对眼睛的伤害是不可逆的。
叶黄素就像人体内的胶原蛋白一样,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减少的,老年人随着身体机能不断退化,眼中的叶黄素会越来越少,急需从外部补充!
人体不能自行合成叶黄素,必须从外部摄取。早在1996年,叶黄素就被列为眼睛的膳食补充剂。
我们平时吃的黄色水果和绿叶蔬菜中富含叶黄素,建议您日常生活中可以多摄入。
但是以每日的蔬果摄入量来看,还远远达不到眼睛对叶黄素的需求。
比如胡萝卜中叶黄素含量仅806.1ug/100g[3],想要补充10mg的叶黄素,一天需要吃3~4斤胡萝卜,或者10根玉米,13个鸡蛋。
而且食物中的叶黄素在进入小肠之前,大部分已经被胃酸破坏了。
日常膳食中不足,直接通过叶黄素胶囊补充的方式就简单多了,既能轻松补充足量的叶黄素,也不必担心摄入了过多的热量。
4、优质叶黄素要具备这3点特征
在选择叶黄素补充剂时,有三点是需要注意的:第一点,看叶黄素的形式;第二点,看有效成分的含量;第三点,看有无其他抗氧化剂或其他成分。
(1)看形式,游离态比叶黄素酯更容易吸收
市面上绝大部分保健品中的叶黄素都是叶黄素酯的形式,叶黄素酯是一种重要的类胡萝卜素脂肪酸酯,呈现为深红棕色的细小颗粒。天然叶黄素酯在万寿菊花中含量最为丰富,高达30%至40%。
但是,叶黄素酯并不能直接被人体利用,在人体脂肪酶的作用下,天然叶黄素酯会先被水解成游离态叶黄素,最终经小肠黏膜吸收,才能被人体利用,供给眼部发挥效能。
在人体内,这个叶黄素酯的“转化率”,是很难保证的。研究表明,相比于叶黄素酯,游离态叶黄素组的血浆叶黄素水平要高出17%!
因此,采用新型游离态叶黄素的形式,吸收率更高。
叶黄素胶囊运用游离态叶黄素微囊粉的形式,小分子更容易吸收。
微囊粉是将叶黄素晶体包埋封存在微型胶囊内的固体微粒,保护叶黄素免于光、空气、温度、湿度、PH等的破坏。
同时微囊也减少了对消化道的刺激,掩盖住了叶黄素原本的刺鼻气味。
这款产品采用的是双层纳米材料包埋,比单层包埋性质更加稳定。服用后,微囊就像小车一样,把营养成分.送到小肠,再通过血液运达眼部,叶黄素吸收率大大增加。
经过这样加工的叶黄素,胃肠吸收再不好的老人,也能充分吸收营养。
相比于常见的叶黄素酯形式的产品,游离态的叶黄素可直接在肠道就被吸收入血。
所以直接服用游离态叶黄素吸收更快,利用率更高!而且多乐益宝牌叶黄素胶囊,微囊包埋率高达95%以上,无惧胃酸,稳定性大幅提升!
每天吃1~2粒,就能补充足量的叶黄素,从此给视网膜加上致密保护层,免受有害光和自由基侵害。
(2)看叶黄素含量
一般叶黄素含量在10–20毫克之间,效果比较好。而大部分叶黄素类产品单片叶黄素含量只有2-5mg。
多乐益宝牌叶黄素胶囊,仅1粒就能补充超过11毫克的叶黄素。相当于吃进去了好几斤蔬菜水果,而且吸收的效果更好!
1粒就能满足日常保健所需,如果眼睛已经出现不适症状的,可以每天早晚饭后半小时各服用1粒,一天即可补充22毫克叶黄素。
(3)看有无其他抗氧化剂
叶黄素本身是一种抗氧化剂,多种抗氧化剂结合,协同增效,加倍呵护眼睛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