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正在欧美流行的“杂草”不仅药食两用,还可以控制体重!

03/28/2025 10:16:31

#蒲公英     #黄花地丁     #婆婆丁

 

在中国,蒲公英又称黄花地丁,民间又叫婆婆丁,是一种药食两用天然食物。因蒲公英能够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等,功效多多,故有「草药皇后」之称。


一、蒲公英,正在欧美流行    

   蒲公英,正在欧美流行    

在欧美,作为一种有价值的食药两用植物,几个世纪以来,蒲公英都被视为一种无处不在的野草,大多数关于蒲公英的讨论都围绕如何消灭它们。然而这种情况因疫情而改变。           

蒲公英属于菊科,即沙拉科的一部分,就像莴苣或菊苣一样。在疫情期间,食物流通困难,人们发现自家院子里居然就有沙拉的原料,于是蒲公英沙拉开始流行起来。而且不仅仅是蒲公英的叶子,蒲公英花也是最容易找到的可食用花之一,味道像蜂蜜,它们也非常适合做沙拉。除此之外,也可以做成美味的果冻、蜂蜜酒或流行的蒲公英茶。就这样,蒲公英在国外开始流行起来。        
蒲公英咖啡在欧美也颇为流行,一些营养专家甚至用它取代了早餐传统的咖啡。其实,蒲公英咖啡并不是真的咖啡,而是用烘烤过的蒲公英根制成的茶饮,尝起来带有与咖啡相近的醇香,但没有那么苦。
由于咖啡含有大量咖啡因,有些人会因饮用过多而导致心跳加速、失眠、焦虑、恶心等。相比之下,蒲公英根茶要温和很多,它不含咖啡因,却有提神醒脑的作用,同时含有多种营养成分。


二、蒲公英的食药两用历史

蒲公英的食药两用历史
蒲公英是一种可食用的药草和蔬菜,长期以来被许多国家用于传统医学、民间疗法和替代疗法。在中国,蒲公英首载于唐《新修本草》,明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记载:「蒲公英幼苗可食、可啖」。自16世纪起就被用作解毒、消肿、通乳的常用药物。并且蒲公英在2002年就已经进入我国《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中。
蒲公英的英文名称来自法语 dents de lion,意思是“狮子的牙齿”,指的是蒲公英植物叶子上的锯齿状边缘。蒲公英属药物最早在阿拉伯医学中用于治疗肝脾疾病。16世纪,德国植物学家福克斯发现蒲公英可用于治疗痛风、腹泻、水疱以及脾脏和肝脏疾病。自19世纪以来,一些作者依据现有的传统知识,对蒲公英如何作用于疾病及其症状提供科学解释。蒲公英含有各种具有特定生物活性的植物化学物质,包括:具有抗炎和抗菌特性的倍半萜内酯;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三萜/植物甾醇;具有抗氧化和免疫刺激特性的酚酸;具有抗炎、抗菌和抗凝特性的香豆素;以及具有抗氧化活性的黄酮类化合物。   
20世纪的相应研究表明,蒲公英可以入药,其花序、叶和根可以加工成不同的食品。蒲公英就是这样一种具有多重健康作用的植物。此外,蒲公英根含有益生元,菊粉。


三、蒲公英的健康功效


蒲公英具有多种药用价值,这是因为该植物的花、叶、茎和根中含有多种植物化学物质。主要的植物化学物质有:胡萝卜素;黄酮类化合物(例如槲皮素、金圣草醇、木犀草素-7-葡萄糖苷);酚酸(例如咖啡酸、绿原酸、菊苣酸);多糖(例如菊粉);倍半萜内酯(例如蒲公英酸、蒲公英苷、11β,13-二氢菊苣素、苦荬菜素 D、蒲公英内酯-O-β-葡萄吡喃苷);甾醇(例如蒲公英甾醇、β-谷甾醇、豆甾醇);三萜类化合物(例如,α-香树脂醇)。除此之外,蒲公英还提供许多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维生素 A、C 和 K、矿物质(铁、钙、钾)。
1)抗肥胖作用。

一项研究发现,蒲公英提取物能够减轻小鼠模型中的体重。先前的研究表明,蒲公英在体内和体外均发挥降血脂作用。2008年的一项研究表明,蒲公英可以在体内和体外抑制胰腺脂肪酶,并具有抗肥胖作用。该研究结果与另一项研究一致,该研究称新鲜蒲公英叶乙醇提取物表现出90.2%的胰腺脂肪酶抑制活性。蒲公英根和叶对脂质代谢、脂肪生成和恢复肝功能有积极作用。研究显示,蒲公英叶和根可以抑制3T3-L1前脂肪细胞的脂肪生成和脂肪细胞分化。蒲公英根提取物(400、500、600μg/mL)可以减少脂肪细胞的大小和数量,并提高了脂肪分解活性。蒲公英叶提取物和粗粉状根可降低成熟脂肪细胞中的甘油三酯积累,且叶提取物的作用高于根提取物。蒲公英根水醇提取物(30μg/mL)10和20天对人原代内脏前脂肪细胞表现出抗脂肪生成作用。蒲公英提取物诱导细胞凋亡(76.91%-81.00%)并抑制P10和P20细胞系的脂肪生成,增加了游离甘油的释放,减少了甘油三酯的积累和脂肪生成。因此,蒲公英通过不同的机制发挥抗肥胖作用,这与减轻肝脏炎症有关。
蒲公英胶囊
2)保肝作用。

研究表明,蒲公英可用于预防和治疗肝脏疾病。2012年的一项研究发现,蒲公英植物叶提取物具有对抗对乙酰氨基酚毒性的保肝活性。并且其他研究表明,蒲公英叶提取物能够预防和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之前的一项研究表明,这种蒲公英叶提取物具有对抗重铬酸钠诱导的体内肝损伤的保肝活性。蒲公英提取物中含有蒲公英醇、蒲公英醇和菊粉,这些成分起到保肝作用。从蒲公英叶水提取物中分离出来的一些化合物,尤其是木犀草素和多酚,对CCL 4引起的肝损伤具有保肝作用。此外,蒲公英多糖还能减轻氧化应激和肝脏炎症。口服304和92 mg/kg多糖(Top1和Top2)7天可降低血清AST和ALT,从而有效对抗大鼠因 CCL 4诱发的肝炎。总体来说,多酚、黄酮和多糖是蒲公英保肝作用的主要成分。

3)利尿作用。

早在1974年就发现蒲公英提取物在小鼠模型中具有利尿作用。2009年的一项研究表明,这种植物的乙醇叶提取物可增加健康个体的排尿频率和液体排泄量。2017和2018年的另外两项研究表明,蒲公英提取物对治疗和预防肾脏疾病(如尿石症)具有积极作用。此外,在英国草药药典中,3-5克的蒲公英叶被用作利尿和利胆剂。
蒲公英的药用价值
4)其他作用。

另外,蒲公英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其叶子提取物可以显著抑制革兰氏阳性菌,蒲公英也可以通过破坏细胞壁来抑制白色念珠菌。据报道,蒲公英中的蒲公英甾醇通过抑制体内炎症起到抗关节炎的作用。蒲公英叶提取物可降低空腹血糖水平和体内胰岛素抵抗。其他研究表明,蒲公英中含有的多酚在体外发挥抗氧化作用。   
因为蒲公英不仅含有丰富的钙,更富含维生素K。100克蒲公英所含维生素K的量超过每日所需摄取量的500%。维生素K对于维持骨骼健康、预防骨骼矿化、降低骨折风险起到重要作用。并且100克的蒲公英就含有一日维生素A所需量。常吃蒲公英或喝蒲公英茶,还有助于抗氧化、改善视力及预防眼部疾病。

 
 
参考网站:
https://www.leparisien.fr/jardin/jardinage-pratique/potager/pissenlits-comestibles-ne-desherbez-plus-ces-veritables-tresors-de-votre-jardin-LLRCL75BERC3RE2PCME2XOI7J4.phpMin Fan, Xiao Zhang, Huaping Song, Yakong Zhang. Dandelion (Taraxacum Genus): A Review of Chemical Constituents and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2023. Molecules. 28(13):5022.Agnese Di Napoli,Pietro Zucchetti.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the benefits of Taraxacum officinale on human health. 2021. Bulletin of the National Research Centre. 45(110) .Iulia Olimpia Pfingstgraf, Marian Taulescu, Raluca Maria Pop,et al. Protective Effects of Taraxacum officinale L. (Dandelion) Root Extract in Experimental Acute on Chronic Liver Failure. 2021. Antioxidants (Basel). 10(4):504.Park CM, Cha YS, Youn HJ, Cho CW, Song YS. Amelioration of oxidative stress by dandelion extract through CYP2E1 suppression against acute liver injury induced by carbon tetrachloride in Sprague- Dawley rats. Phytother Res. 2010;24(9):1347–1353.Park CM, Youn HJ, Chang HK, Song YS. TOP1 and 2, polysaccharides from Taraxacum officinale, attenuate CCl(4)-induced hepatic damage through the modulation of NF-kappaB and its regulatory mediators. Food Chem Toxicol. 2010;48(5):1255–1261.Zhang J, Kang MJ, Kim MJ, Kim ME, Song JH, Lee YM, et al Pancreatic lipase inhibitory activity of Taraxacum officinale in vitro and in vivo. 2008. Nutr Res Pract. 2(4):200–203. 头图地址:https://pixabay.com/photos/dandelion-flower-yellow-flower-7182634/https://pixabay.com/photos/common-dandelion-dandelion-leaf-leaf-54078/